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
[07-22 01:02:14] 来源:http://www.dxs56.com 中等教育论文 阅读:8665次
虽然在1994年税制改革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建立“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改革目标。然而,实践表明,在税收收入结构上,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以商品销售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基础的流转税。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近年的增长幅度虽然较快,但在整体税收收入结构中的份额还不很高。
例如,20xx年全国税收收入达到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增收5148亿元,但在结构上,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共完成16564亿元,增收2547亿元;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完成7605亿元,增收1793亿元。但尽管如此,以个人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种,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税制改革的方向与潮流,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大势所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更多的富裕群众分享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劳动者的税收水平将会大幅度上升,在我国财政收入来源结构中,来自个人收人的份额将会不断上涨。
在各类收入群体中,接受过较好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技能型人才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都是较高的。图1的有关数据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的适龄劳动群体中,接受过16年以上教育培训人员的年薪水平将远高于教育年限较少的群体。根据国际上教育收益率的通行指标——“明瑟收益率”(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是研究教育收益率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而其中明瑟收益率更为常用。 www.dxs56.com
明瑟收益率是利用明瑟收益函数计算的教育边际收益率,反映了受教育者多受一年教育的收入变化率)——测算,我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收益率经历了显着的增长过程:多接受一年教育的收益率水平从2.95%(1991)增长到4.66%(1995),进而又增长到8.53%(20xx)。
教育年限的收益率在1995年已经超过了工作年限的作用,这表明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变革中,年资因素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降低,而教育因素在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邢志杰,20xx)。
因此,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对于提升个人收入水平,提供更加丰富的税源结构,促进一国财政实力的增强,构建稳固强大平衡的公共财政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政策导向功能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归纳。从行为规范意义上讲,财政政策体现了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主动调整财政分配过程和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确立引导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道理规则”。
从政策操作层面上看,财政政策是公共部门通过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所形成的既定社会产品分配模式,也就是凭借税收负担的差别对待、公共支出的重点投入,以体现政府鼓励抑或限制某一产业或部门发展的政策意图。
财政政策的这一特点在促进技能型人才发展上,也同样呈现逻辑一致性的政策导向与扶持功能。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并非是某一组织个体内生的演进过程,其获益者也不仅仅是技能型人才自身,而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具有一定公共利益色彩的事情。在市场经济中,当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自身往往难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需要以政府公共政策加以适当干预。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财政支出投向与结构上的引导,税收负担水平的相机调整,结构性税制的区别对待等制度安排,都将对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渐进式改革利用已有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渐进演化”模式,也面临着过渡期内计划与市场长期并存的矛盾,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相互摩擦与冲突、混乱与无序等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制度演化与战略决策,自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政府财税政策所内生具有的导向性功能,将从制度层面上改善相关经济组织对政策稳定性的理性预期,制定相对较长时效的技能型人才发展战略。这种政策调整与制度安排的构建,既有利于我国社会转型期人才发展战略的及时调整,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www.dxs56.com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有助于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绩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现代政府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共资金的运行绩效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公共支出的绩效管理体现了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的时代要求;
其次,公共支出绩效管理也符合深化预算改革的现实需要;再次,绩效预算管理成为构建中的公共财政框架的基础性制度平台。只有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较为完善的公共预算收支绩效评价体系,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才具有可操作性的“道路规则”(马蔡琛、童晓晴,20xx)。
然而,公共资金使用绩效的提升,总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公共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具体行政行为,才能够最终落到实处,预期政策目标才能不折不扣地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招募合适的人才。政府与企业作为需求方在劳动力市场上共同竞争的人才聘用格局,相应决定了政府部门内部公共资金使用者的劳动技能,取决于社会整体上的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
鉴于我国公务员薪酬水平的平衡比较机制,尚处于摸索与尝试的改革阶段,相应的薪酬水平调查、薪酬水平比较以及薪酬趋势评估体系,也还不够完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将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看,通过制定促进高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财税政策,提升社会整体上的技能型人才发展水平,将会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者与公共资金使用者的劳动技能与业务水平,对于提升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面现实:我国高级技能型人才财税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一个简要的现状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与之相应,财税政策扶持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框架体系也初步确立起来。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的经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可以专项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 www.dxs56.com
《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相关文章:
- 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 › 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