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调查与思考
-
[07-22 01:05:33] 来源:http://www.dxs56.com 高等教育论文 阅读:8151次
计算题(包括选择、填空题中的计算)考查的是学生运用公式、定理准确运算的能力,而实验题、操演题、情景模拟题等显然更能衡量考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调查发现文史类专业课考试试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概念解析)、简答题、问答题(主观题、论述题、作文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辨析题等题型较少出现。理工类题型主要有计算题、选择题、简答题等,设计题、操演题、情景模拟题等题型出现较少。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题型设置更倾向于知识考查,不利于能力考查,这在文史类考试中更为明显。
另外,对考研历年专业课试题分析发现,命题基本延续前几年的题型即题型固定化。题型的相对固定化是命题规范化的体现,方便了考生复习,但实际上也便于考生针对题型,摸索命题规律和总结应试技巧,客观上导致对学生评价的失真。某些学生可能依据历年题型设置规律,自主划定复习重点以缩小复习范围。这不利于考生对专业基础的扎实积累。 www.dxs56.com
(四)难度低、地位低
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查范围较窄、偏重知识考查,导致了专业课考试难度偏低的问题。在考生的复习过程中,专业课比起公共科目,所花的时间在考生总的复习时间中所占比重较低。
在回答“相比较而言您认为考研最难的科目是(英语、政治、专业课)”的问题,文史类有60.8%(48.2%)的同学选择了英语,选专业课的只有33.1%(23.5%)。问卷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生入学考试,不管是理工类还是文史类,对考生来说,最难的是英语,公共政治课和专业课相对容易得多。在回答“专业课在您考研复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大概为(1/4,1/3,1/2)”的问题,文史类22.9%(34.1%)的同学选择了“1/4”,40.9%(42.0%)的同学选择了“1/3”,选择“1/2”的同学有37.7%(23.9%)。由于专业课一般有一到两门,这个复习时间(平均复习时间大概占到1/3)实际上是偏低的。鉴于专业课考试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复习时间应该占到一半以上,占主体地位,以便于考生笃实专业基础、扩大知识面。但实际上,考生复习的重点在外语、数学等公共课。
二、问题原因探讨
(一)缺乏命题标准
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生源以利于今后的培养工作,这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有之义。但如何出题,出什么样的题目(包括题型、题量、题干、背景材料、考试大纲、难度、信度、区分度等)以利于选拔最适合读研究生的生源并没有明确标准。如何命题以选拔合格的人才,这实际上是一门科学,而各专业课的命题老师们显然不是命题专家。
相比于高考、考研公共课、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命题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科学性低。自主命题本是为了有利于今后对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但实际上这一预想在研究生大量扩招下并没有实现,对于多份真题的分析也难以发现专业课考卷的个性化命题思路。
(二)降低考试难度以吸引更多生源
除了部分重点高校,教育部统一划定了外语、政治课、专业课的最低录取线。考生其中一门没有过国家线就不能进入面试阶段。如前文所述,入学各门考试,考生普遍认为外语最难。调查也发现,历年考研落榜生,外语没过线的占大多数,而专业课没过线的则寥寥无几。
为了公共课能够过线,考生必须利用大量的时间复习。即使这样,过线的人往往较少,一般略多于或与培养单位预招人数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招生单位往往降低专业课考试难度以防止进入面试的生源不足,避免出现尴尬局面。 www.dxs56.com
(三)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于专业课考试命题老师的命题工作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致于命题工作随意性增大,科学性较低。由于命题经费不高,又不算老师的科研成果,对职称晋升没有什么作用,导致部分老师对命题工作重视不够。另外,对于老师的命题工作没有相应标准进行评估,对命题失误、事故并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惩罚,完全依赖命题老师的自律和个人标准,容易导致命题质量不高。
(四)文化、体制上的原因
古代科举考试发展到后来考查的是学生对四书五经等经典的记诵和诠释能力。“离经叛道”的创新思维从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实际上和儒家大一统的治国思想相一致。统治者需要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默守传统、尊重权威以维护统治秩序,长治久安。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历经科举制度废除后的多次社会动荡而挥之不去。现行教育模式正适应了传统文化和现实体制的要求。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我们一直在学习思维单向的课本,接受着“填鸭式”的教育。人们对背诵、服从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已经习以为常。尽管有很多人对考试制度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提出了质疑,但大多数人已经默认这种考试及教育模式,包括从小接受了类似教育的已经成为师长的一辈。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基于考查范围较窄、题型简单化固定化、重知识轻能力等特点,现行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选拔综合素质好、具有科研潜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研究生生源。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国外同类考试的先进经验,为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模式,本文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一)实行多个培养单位相关专业的联考
可在几所层次相当的学校尝试专业课联考,统一命题和评卷标准,有利于集中强大的师资力量,互相监督,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保证专业课考卷的质量。同样的考卷和评分标准,有利于考生在未被报考学校录取后,被其他学校参照录取。
目前,有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完成招生任务,降低专业课考试难度。而在实行联考后,各个学校之间互相监督,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因此,建议多个培养单位在教育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按一级学科命题,设置统一的考试科目,共同制订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要充分体现本门课程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www.dxs56.com
(二)制定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命题标准
这里的标准是试卷科学性的标准,是保证命题质量的标准,而不是统一的命题范围和统一的标准答案。比如题型、题量、能力性考题比重、难度、考查范围的大小等,总之在这样的标准下,那些有利于选拔专业积累深厚的创新性人才的考卷才算合格的考卷。
- 上一篇:对高校班主任工作的陈述
《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 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调查与思考
- › 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调查与思考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调查与思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调查与思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调查与思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