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
-
[07-22 01:04:28] 来源:http://www.dxs56.com 高等教育论文 阅读:8877次
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人的课题,借用“泡菜理论”,联系中外实践,强调优化环境是育人工作的新思路与更高境界!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环境因素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而在此当中,大学校园的地位特殊,其育人作用非同一般,所以本文又进一步将大学育人环境细化为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的学术环境、民主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等若干方面。
关键词:泡菜理论;大学文化;环境育人
一、解读“泡菜理论”,领悟育人真谛
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较早就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泡菜和淹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水的浓度和味道!以笔者之见,泡菜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泡菜的质量指标最重要的是口感风味,它甚至于关系到顾客是要泡菜还是要新鲜蔬菜、要此泡菜还是彼泡菜的问题;泡菜的口感风味主要影响因素有:泡菜汤料、蔬菜的原料、制作工序与浸泡时间、保存方式与时间等;蔬菜的原料、制作工序与浸泡时间、保存方式往往可仿、可学,所以大同小异,可是为什么各家泡菜风味不一、口感各不相同。其实奥妙就在泡菜汤料之中。泡菜理论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启示一:人从总体说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环境的产物,所以古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环境如同一缸好汤料,任何人进了这个生态环境,就好比泡菜原料投入汤料之中,时间一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化学反应。反之,一个人出了问题,这个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可能早就出了问题。
启示二:泡菜的原料取决于先天条件,相比之下,泡菜汤料对泡菜质量来说更为关键。育人也一样,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固然是可喜,孕育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更具普遍的人文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启示三:汤料有优劣之分,还有配料成份带来的口味不同。同样,不同的环境好比是不同的汤料,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大学环境有名校环境与非名校环境的差异,名校与名校、一般院校与一般院校的特色也不尽相同。但是,真正好的大学就是要处心积虑酝酿出一缸上好“汤料”,精雕细琢地做足大学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所有身处其中的莘莘学子和广大教工,甚至对初来乍到的来宾,在大学有形的精致大气建筑群与其它充满人性关怀的硬件设施中产生一定心理效应,特别是在无形的浓郁深厚的大学精神与特色文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化,并产生持续有效的群体氛围,对个人产生经久不衰甚至伴随终生的影响力。 www.dxs56.com
二、汲取中外营养,提升育人境界
由上可见,泡菜理论看似简单通俗,其中却包含了重视环境育人的深刻道理。当我们把眼光投向中外教育的漫漫历史长河,我们发现英雄总是所见略同!孔子认为择邻不到风俗仁厚的地方去,非明智之举。荀子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南北朝颜之推如是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些先哲名言与古代成语“近朱者赤”异曲同工,都是对环境育人十分精辟的概括和颇为形象的比喻。“孟母三迁”,是古人重视环境育人的典故,更是知行统一的佳话。择邻如此,择友交友的训诫在中国传统处事箴言与家训教诲中也随处可见。在学校教育不够发达的古代,对育人环境如此重视,不可谓不是一笔精神财富。
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在环境育人方面更为自觉、也更见实效。感受过牛津大学浓郁文化氛围的人无不赞同:对牛津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它周围的生活和环境,大学生正是在所处的文化环境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感悟而学到东西的。许多从国外回来的学者和校长都发表过这样的感叹:在欧洲的许多世界名校,并没有宏伟壮丽的大门,也没有集中的现代建筑,甚至没有大片的草坪,不少大学的学院分散在整个城市内,然而一旦走进他们的院落或大楼,无不感受到一种唯有学府才特有的知识殿堂的庄严、肃穆和凝重。那里的每一个廊柱、每一个雕像、每一张布告,都散发出它的荣耀历史、它的不俗品格、它的迷人魅力。
纵观中外教育发展史,既是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会教育的发展史,正好伴随了育人环境的变迁与进步;同时又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择优的过程。我们且把如何培养人的工作划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放任自流,受教育者处于自发的状态,仅仅对于少数自控力强的人来说效果比较好;第二个境界是填鸭灌输,不论受教育者欢迎与否、接受与否,教育者处于强势,受教育者被动接受,对大多数惰性较大的人会有一定的促进与帮助,但其效果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更大的遗憾是尖子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第三个境界,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明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善于“造势”,他们充分尊重与善于激发各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营造学习氛围与育人环境来引导受教育者,把知识和道德的传授转化为包含着教育意图的艺术与环境,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效果。同样的道理,高校必须领会与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善于以文“化”人,要在营造一种自由宽容的生态环境、大气流畅的育人氛围上下大功夫。综上所述,营造氛围、优化环境是育人的更高境界! www.dxs56.com
三、酿成一缸好“汤”,营造四大环境
(一)彰显一个理念──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育人环境的核心内容
在众多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因素中,大学校园理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而且最有优势成为全社会的首善区、示范区与文明窗口。大学精神是学校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业绩、品格、精神的结晶,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在坚持其清纯朴实的本性同时,还应培育其崇高正直的理想与情操、更多地砥励其淳厚博大的“贵族气质”、修炼其文明儒雅的“绅士风度”。大学要通过长期努力与积淀,以一种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方式,营造一种感人至深、催人上进的气氛,促使每个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二)消除两种倾向──大学文化“虚无论”与“速成论”
“虚无论”认为大学文化虚无缥缈,个别大学领导甚至认为大学文化建设无关痛痒;退居其次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可要可不要;有钱时要,没钱时不一定要。一位美国教育家的一项研究表明:1520年前建立,至今仍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名字、做着同样事情而存在的85种社会组织中,70个是大学。大学之所以薪火相传,就因为大学一直在以研究、创造与传播文化为己任,从根本上说,这是大学文化环境的魅力所在。说白了,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熔炉”或者说是一缸与众不同的“汤料”。
- 上一篇:高等院校学生心理特征档案工作研究
《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相关文章:
- 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
- › 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试论大学文化生态与环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