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
-
[07-22 01:04:23] 来源:http://www.dxs56.com 高等教育论文 阅读:8277次
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
摘 要:新办普通本院校创办特色专业是创建重点学科的基础,特色专业支撑的要件就是特色专业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体现特色地缘、特色规避、特色提升等理念,应把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引入特色专业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特色专业 特色规避 通识教育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必须对“新办本科院校”加以界定。目前,我国新办本科院校,一种是“强强联合”新组建的国内超大型本科大学或研究型大学,如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这些超大型本科大学本身不仅有比较成熟的特色专业及其课程体系,而且有特色学科群和重点学科群,因此这这种联合组建的新办本科大学不在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之内;另一种新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在原来几所专科院校的基础之上,采取“专专合并”的形式升格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是一种完全初生的本科院校,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点。
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为生命线开展工作必须深思:是首先创办特色学科呢,还是先创办特色专业。我们认为作为一所新兴的普通本科院校,应该首先考虑特设专业的建设问题,创办特色学科要以特色专业的建设为基础,特色专业真正办出了特色,为特色学科的创办奠定了师资结构、实验室条件、学术带头人、社会人才评价需求等各种教育资源之后,特设学科的创办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为新办普通本科院校创立之初,各院系最多只有一两个本科专业,而且各省市在审批新兴本科专业时总要综合考虑该校、该院系申办新本科专业的各种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各种变量。
专业是学科的二级学科,以二级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是形成特色学科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授予学位的学科分为11大门类,64个一级学科,625个二级学科(专业)。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配置大体上相当于二级学科(专科专业还不能算是二级学科专业),所以只能称为为专业。而学科建设所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确定院、系专业的学科的宽度问题,即学校根据学科群体划分的院(系、部)结构。确定学科既要考虑与国家教育层次的口径,还要从自己的培养目标,即现在和将来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及学位目标等,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学科特色的形成。 www.dxs56.com
教育部明文规定:新办普通本科院校至少要有两届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才能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专业设置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学科内部门类要齐全和形成特色,并注意跨学科知识的引进”。由于本科大学课程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本系统阐述大学本科课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专门着作。对此,本课题组拟借鉴国外本科大学课程设置的一般模式提出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特设专业的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一、国外着名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简介
(一)美国杜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
杜克大学是美国着名的大学之一,他的本科教育是通过知识分类要求,以达到学校对学生通识教育的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六个知识领域中至少学习涉及到五个知识领域的知识:艺术与文学(AL)、文明社会(CZ)、外语(FL)、自然科学(NS)、定量推理(QR)、社会科学(SS);每个学生必须在这些知识领域中的4个领域修读3门课程,另外两个领域中必须修读2门课程;本科专业主修课程分三类:系设主修课、特殊培养计划的主修专业和跨系的主修课。
(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是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为了完成通识教育的要求,从1996年开始,本科生必须在四个知识领域中修读至少9门课程,这四个领域是:知识领域Ⅰ:1.文化、思想和价值的发展史;2.人文基础课程;知识领域Ⅱ: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知识领域Ⅲ: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领域Ⅳ: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
(三)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本科课程设置
学生在本科四年培养计划中,必须从下列各类课程中获得约124学分,才能从理工学部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这些课程是:各类综合学科的教育(16学分)、外语(12学分)、数学(6—12学分)、自然科学(4-8学分)、实验课程(6-9学分)、专业课程(56-62学分)、其他课程(4学分)。
(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该校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要求学生每学期修读5门课程;除工程学科专业外,其他9个工程专业的第一学年的教学计划是相同的,共10门课,包括应用科学课程(3门)、数学课程(3门)、专业基础课(4门中任选2门)、基础课程(2门);第二、三、四学年主要是专业课,同时兼有选修课。 www.dxs56.com
二、课程设计的内涵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curriculum development),有人翻译为课程开发、课程编制、课程编订,其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设计即为对学校总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的制订活动,狭义的课程设计是指对一门课程的设计及教材编写。这种编排或计划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来指导,并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实现预期的目标。课程设计是课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最早的课程研究成果主要围绕课程编制(狭义课程设计)展开的。
而且自19世纪末课程理论诞生以来,主要围绕中小学教育的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课程编制模式:(1)功效模式(efficiency model)。一些教育家主张从“功效”、“经济”的角度重新审定学校课程,以剔除多余的学科,以及各门学科中多余的内容。最令人瞩目的是博比特(F.Bobbit)和查特斯(w.w.Charters)提出的用“活动分析”、“职业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课程及内容。(2)目标模式(objective:model),这是一种以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思想的课程编制模式,其代表人物有泰勒(R.w.Tyler)和布卢姆(B.s.Bloom)等人。
三、新办普通本院校特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一)特色地缘
所谓特色地缘,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要围绕所在区域的社会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来论证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开发理念。
我国目前新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城市院校”、“地方院校”,其办学经费来源的主体是学院(或大学)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地市级政府,从办学定位上主要就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同时,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地缘特色、民族特色,甚至还有文化特色,这自然决定地方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质量的特色,进而就要求这些新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必须突出地缘特色,否则,毕业生的就业将是制约这类院校发展的瓶颈。
- 上一篇: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相关文章:
- 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
- › 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