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
[07-22 01:07:12] 来源:http://www.dxs56.com 教育研究论文 阅读:8681次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时代转换,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和价值诉求。“在两个世纪交接之际,我们目睹的人类社会的迅速变革是一种双向的发展:走向世界化,同时更加注重寻根,在各个方面具体地追根究底。”① 在当今,我国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变,伴随着改革不可避免地大量社会问题也以不同方式纠缠着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乃至陷入一场道德危机之中,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诚信道德的逐日缺失。在此背景下,我们从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诚信资源服务于今天社会正是这样一种寻根。毫无疑义,将中华传统诚信道德资源的合理内核与现代思想进行完善融合是我们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性选择。
一、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语义
“诚”、“信”二字在古代典籍中意思相近又有着一定的差异。“诚”多于“真”、“实”等范畴相关联,朱熹对“诚”的释义是“诚,实也。”(《大学章句》)“诚,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也。”(《中庸》)可以看出,在儒家学说中,“诚”不仅是宇宙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从伦理的角度看,“诚”作为一个道德范畴主要是指真实无妄、诚实不欺。“信”则多与“忠”、“任”等范畴相关联,其基本内涵是守言行诺,即“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孔子曾说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子而》)即是说信与道义相近,说过的话要能践行和兑现。在传统上,“信”常在两个层面上被使用,一是从行为发出者的角度要求诚实无欺值得信任,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二是从行为接受的角度看要求对他人信任,如“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www.dxs56.com
“诚”与“信”在含义上不尽相同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将二者互训的:“诚,信也”、“信,诚也。”从先秦时期开始,“诚”与“信”开始连用,《荀子》中就有“诚信生神”之说法,此后“诚信”便作为一个完整的范畴使用。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诚信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就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二、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
1、诚信为天地间的一种必然法则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行,草木不大。”(《吕氏春秋?贵信》)即是说,天地都必须有信而后才能形成四季衔替、万物更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被理解为一种超越的、统天统地的绝对法则,这种思想或许有些夸张,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信”的近乎敬畏的崇尚。
【作者简介】欧志文(1970—)男,邵阳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教学与研究。李崇爱(1967—)男,邵阳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学与研究。
2、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哲对如何立身处世论述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并把诚信看成是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道德起点,如同车子缺少輗、軏这样枢纽就不能行走一样,人若无诚信寸步难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是“圣人”和“君子”,诚信则是“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诚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可以也惟有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方可具备诚信的品格,并进而达到君子型的理想人格的境界。“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论语?子语》) www.dxs56.com
3、诚信是基本的交友之道
对诚信是交友的基本原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着意,先哲论述也可谓汗牛充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层面:①诚信是晤友的基本原则。孔子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孔子的弟子不但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常常以此严格要求和反省自己,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则在把“朋友有信”列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而加以宣扬。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被看作是为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②诚信是择友的基本标准。在社会生活中,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行为及品德有着重要影响,与那些正直诚实、宽善谦逊的人交友可以受其感染和熏陶,而与那些花言巧语、口是心非的伪善之人交往,不但不会有所获益反而会沾染恶习。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因此,交友要有所选择,要选择仁德之乡居住,以免受不良影响。“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4、诚信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有着君子重义轻利的思想,但对人们合理的正当的利益追求也决非一味的排斥和拒绝,只是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主张对利益的追求要持节制态度,反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反对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在我国古代还有“信者储也”的说法:从构字来看,“储”由“信”与“者”会意而成,即是说只有遵循诚信原则,以诚信为本、信守承诺、诚实无欺才会赢得信誉、赢得市场而获得最大效益,也才有可能积聚财富。荀子就说过:“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事实上,讲究货真价实,强调童叟无欺也是中华民族经济及商业活动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着名的廉贾义商。徽州商人注重“信义服人”,他们“以忠诚立质,长厚摄心,以礼接人,以义应事,故人乐与游,而业日隆隆起。”同仁堂药店三百多年来始终坚持“炮制虽繁从不敢省工时,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们皆成为人们传颂的诚信经营的成功典范。 www.dxs56.com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相关文章:
-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 ›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 ›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10级工商四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主题班会
- ›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10级工商9班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 ›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 › 传统文化节之烛光晚会活动总结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