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几个问题
-
[07-22 01:05:39] 来源:http://www.dxs56.com 高等教育论文 阅读:8709次
三、我国大学在增强国际性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尽管人们对大学国际性的增强与提升充满了热情,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现实的障碍,影响了中国大学国际性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的大学将很难在国际性方面走向成熟。在我们看来,最主要的障碍有以下方面。
(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我国政府虽然在教育方面已经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对教育的投入仍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尽管近年来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但仍没有达到4%这个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低标准目标,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政府的投入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公众资金的吸引上。中肯地说,我们应该承认我国目前仍没有建立起将公众资金吸引到高等教育上来的良好机制。
目前获得公众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是大学生学费的收取,虽然我们对学生学费的收取只占学生培养成本的20%左右,但必须指出的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存在较大地区差距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学费对于很多学生家庭特别是对于来自西部和边远山区的贫困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堪重负。在可预见的未来的一段时间,我国不可能也不应该通过继续提高收取学费来获得更多的公众资金。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从制度设计上建立起一套鼓励捐资助学的机制,培养以捐资助学为荣的社会风气和环境,如对捐赠部分采取税收减让的政策,尽快开征遗产税等。 www.dxs56.com
教育经费的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最大瓶颈。很难想象,在资金实力方面相差悬殊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上能处于真正平等的地位。
(二)思想观念的滞后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思想能走多远,大学同样如此。尽管在思想认识上,我国的政府、社会和大学都对增强国际性有积极的共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思想上的保守和偏狭总是会以种种面目出现,有的甚至会披着看似开放的面纱。比如对新思想、新思维的不加了解的拒绝和不认同;
比如片面的“国粹主义”或是片面的“全盘西化”;比如对从国外引进的成果不加辨析地使用和盲目地崇拜,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误导甚至造成一种学术上的新垄断现象;比如国际学术交流中对不同己见者随便扣上“左”或“右”、“冒进”或“保守”的帽子;如此等等。我们的大学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进一步倡导思想解放,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既重视纵向继承又注重横向借鉴,真正营造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进一步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只有克服思想上的保守和僵化,营造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健康的学术环境,一所大学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型大学。
(三)制度上的障碍
我国的大学目前在国际交流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制度上的障碍。这些障碍有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教育体制所造成的,例如,不同国家学位学历的互相承认问题,这种相互承认有利于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和资源的共享,但有的国家硬性地对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套用自己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使得这个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有的障碍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具体制度设计有关,比如大到中外合作办学,小到试行开设全英语教学的学位项目等,大学包括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仍不能享有合理的自主决策权。
在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也存在着若干不必要或不适当的行政审批。所有这些,导致许多知名学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学校其他工作方面的创新实践相比明显落后,不能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有的障碍则是由于大学本身内部规章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导致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渠道不畅通或发展不平衡,或者造成国际交流工作不能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中心,与学校的中心工作脱节等等。 www.dxs56.com
通过开拓性的工作尽可能跨越这些不同类型的制度性障碍,通过制度创新来营造一个有利于加强大学国际性和国际竞争力的良好制度环境,我国大学国际性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此外,还存在着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也需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对待。
四、在增强国际性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们认识到提升、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复杂的,我们接触到的事物都是多元的,在这样的背景中,一切依赖我们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提升大学国际性的变革进程中,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我们以为至少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曾经指出,现代人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一方面是世界化,他们看到而且有时承受着这种世界化的多种表现;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寻根,寻找参照点和归属感。他们在这两者之间左右为难。这表明如何处理好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各国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是在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被动地卷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在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一方面要在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努力学习并借鉴各国有益的文化成果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又要在发展国际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坚持自己的民族性。鲁迅先生曾说过,“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这句话是十分富有哲理的,它揭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国际竞争力之所在。
中国是国际社会中的一员,中华文明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最近主持编写了一本着作《中国古代治国要论》,目的是为了编一本专业领域内的历史教科书,让故纸堆中的历史鲜活起来,展现我们传统文化精粹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力和功用。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对祖先的智慧感到震惊。几千年前的很多理论和实践,放到今天都仍有其极强的现实价值。
所以,在倡导放眼世界,学习和吸取外国有益文化成果的同时,中国的大学一定要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从本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吸收营养。如果没有自我的存在,所有的东西都是借来的,那样的国际性恐怕是空中楼阁,不具有存在的基础。 www.dxs56.com
- 上一篇:关于高校和谐宿舍建设的思考
《关于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几个问题》相关文章:
- 关于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几个问题
- › 关于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几个问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几个问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几个问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几个问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增强大学国际性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