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
[07-22 00:51:00] 来源:http://www.dxs56.com 社会学论文 阅读:8912次
三、就业指导面临的新情况及解决途径探讨
3.1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
随着大学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显着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校方的工作压力增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常教学的压力:由于学生投身就业活动、末尾一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部分难以落实,这就产生了教学与就业的博弈;应该结合学校总体战略全盘考虑就业工作。二是就业指导的压力:大批量毕业生就业手续程序化运作的管理控制难度加大,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配备不到位,毕业生就业需求、咨询服务方面的要求增加,社会各界对高校就业越来越关注、期望也越来越高;三是毕业生就业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加大。毕业生心理教育和行为引导有待加强。四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还有待完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也需要系统化。 www.dxs56.com
3.2关于解决途径的探讨
3.2.1系统的解决方案
就业思路与人才培养类型匹配毕业生就业问题虽然重要,但它是服从和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这一重大主题的。毕业生就业是一个过于宽泛的论题,讨论最好比较有针对性,就业工作举措也是如此,应该切合不同学校自身实际。目前,主要重点院校大都以“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一些专科院校或职业学校则以培养“一专多能”、实用性人才为主。对于前者,就业显然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诱导力量,但学校有关部门还是有责任教导学生在校期间注意实践能力的锻炼,注意既定培养计划和就业技能方面的协调;而对于后者,社会实践和相关技能的培养则显得更加尤为突出。
同样,对就业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形,结合本校实情和既有经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形成高效的解决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体系是指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就业导向”这一因素。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周济同志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适应加强就业工作的需要,深化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组织机构的改革。要形成党委和校长亲自抓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加强人才需求分析,落实就业的机构、编制和经费,重建学校的管理流程。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就业指导队伍。”
学校可定期通报各院系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就业指导机构经常向校领导汇报工作,并按时向学校领导提交本年度就业工作的详细分析报告,明确将招生、培养、评估、专业设置等方面同毕业生就业状况适度挂钩,增强老师责任感与紧迫感,以此推动学科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www.dxs56.com
重视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学校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并实现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逐步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年级主任、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同时要明确各级权限、职责与义务,推进就业指导机构与院系两级协调管理的工作,建立就业工作理论研究(包括制定研究项目)以及奖励惩罚制度。
就业指导课要到位。比如中山大学已于20xx年建立与本校就业实际相符合的特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筹备成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将就业指导列入必修课的教学计划;而早在数年前,在该校管理学院等部分院系,就业指导课就已经进课堂了。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目前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转变就业观念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之一。首先,应该引导毕业生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主要是相对于传播择业技巧的相关知识而言。就业的关键仍然是自己个人素质和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尤其是引导毕业生调整好就业期望值。这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行业或专业情况,对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工作薪酬等各方面的预期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调整和安排。
再次引导毕业生接触人才市场竞争和人才合理流动的相关信息,以实现就业观念的市场化转变,为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意识基础。
搭建信息平台就业信息的畅通和交互是高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高校应该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流程信息化为原则,建立集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网络服务系统,完善就业供(毕业生电子档案)需(用人单位档案)信息平台,通过信息交互,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多方面的就业信息,为就业活动提供基础。 www.dxs56.com
实现网上招聘签约活动。学校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开展网上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高质、安全的沟通平台,并在一定条件下实行网上招聘签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通网络视频功能。技术力量的引进必定会促使既有招聘运作方式的变革。网络视频功能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肯定会逐步发展、完善,并在实际操作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加以注意。当然也可与企业合作逐步推进此项工作。高校还应该积极组织不同规模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提供“双选平台”。
拓展多种就业渠道应该密切注意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向,拓展多种就业渠道。其一是增强升学继续深造的宣传,鼓励学生升本、考硕或升博,一方面对较低层次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分流,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培养层次,营造后期就业优势。
其二是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学生到中西部人才匮乏的地区就业。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政策和实施方案,鼓励大学生考虑这种将国家需要和个人价值实现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和就业渠道,回贫困地区生源地工作、到农村或者小城镇就业、到其它艰苦地方作贡献。
其三是按政策规定鼓励毕业生到私营或民营企业就业。对于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学校积极为其解决落实人事代理的相关事宜,对于短期内有经济困难的,学校允许其户口档案暂放学校。对于到事业单位采用合同制形式就业的专科毕业生,学校要主动为他们解决户口档案人事代理的指标。
发挥就业区域优势和校友网络优势要鼓励支持灵活就业,开展多渠道的方式联系用人单位。如动员各院系的专业教师利用与社会交往的机会,推荐本校或本院系毕业生,并把成功经验向全校推广。 www.dxs56.com
- 上一篇:浅谈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文章:
- 浅谈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 › 浅谈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浅谈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浅谈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浅谈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浅谈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