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
-
[10-15 19:48:22] 来源:http://www.dxs56.com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阅读:8306次
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
摘要:课堂提问是中小学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初中生课堂提问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课堂 提问心理 现状调查
一、前言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发展其智能。好的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课堂提问表现为一种师生之间的“对话”,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机。然而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呢?会不会在有意无意中采取了一些做法使之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学生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使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烟台市两所普通中学和东营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共144人,其中初一学生76人,初三学生68 人。
(二)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16个题目,包括选择和问答两种形式。内容主要涉及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认知,情感体验,意向,课堂表现,教师的提问倾向及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评价和期望等六个方面。
(三)调查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收回问卷,144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认知
调查表明,有88.9% 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只有极少数即11.1%的学生否定这一看法。但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此看法有显着差异。二十名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以内的学生有更消极的看法。从后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二十名以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以内的学生有更少被老师提问的机会,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受到了损害,所以表现出对课堂提问的消极情绪。当问及课堂提问是否与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时,有92.4%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初中教学中继续发扬课堂提问的优势,努力提高它的应用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但对此问题的看法有年级差异。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对课堂提问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有更消极的看法,这可能与初三学生的心态有关。 www.dxs56.com
(二)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水平有利于问题解决。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体验适度的紧张,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表明,有 17.4%的学生在被提问时“很紧张”,56.3%的学生“有点儿紧张”,26.4%的学生“不紧张”。可见只有刚过一半的学生可以达到适度紧张。且发现紧张程度与学习成绩有显着相关。二十名之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之前的学生有更多人容易紧张过度,而二十名之前的学生与二十名之后的学生相比有更多人不紧张。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状况有关。对前二十名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老师的提问有比较大的把握,所以老师提问时他们比较能顺利回答,紧张程度低;而二十名之后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欠佳,导致了更大程度的紧张。对有些学生的过度紧张,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
(三)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意向
当问及是否希望老师提问自己时,86.1%的学生表示希望。目前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教师喜欢按座次逐个提问整排的学生。但当问及希望老师挨个儿提问整排的学生还是挑选提问时, 77.1% 的学生愿意老师挑选提问,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提高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年级上也没有显着差异。
(四)学生的课堂表现
1、年级与课堂表现
在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方面,只有57.6%的学生经常主动举手或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42.4%的学生则相反。且在年级上差异显着。调查显示,初一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比例极其显着地大于初三学生。当问及会回答时是否都会举手,有86.8%的学生选择“是”,13.2%的学生则相反。二者在年级上差异显着。研究还发现,有15.3%的学生在不会回答老师问题时也会举手。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举手就会让其他同学看不起。应该说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但它也反映出初中学生的自尊心理,对此应该给予关注。
2、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
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有显着相关。学习成绩在二十名后的学生与成绩在二十名之前的学生相比,更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这与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把握有很大关系。所以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学习好的同学越有机会回答问题,锻炼能力,提高成绩,而其他同学如果不是老师提问就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活跃分子学习好,而且越来越好,不活跃的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参与课堂活动。 www.dxs56.com
(五)教师提问的倾向
对“老师喜欢提问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结果表明,有37.5%的学生觉得老师对所有学生“都一样”,其次是“学习好的学生”(36.8%),再其次是“表现积极的学生”(17.4%)。对“老师较少提问什么样的同学”的回答结果中,有34.7%的学生选择“都一样”,其次是“学习差的学生”(29.2%),再次是“表现不积极的学生”(20%),还有“调皮的学生”(14.6%)。在提问频率上,对老师是“经常提问我”,“有时提问我”,还是“几乎从不提问我”上不同成绩的学生存在显着差异。所有被调查学生中,选择老师“几乎从不提我”的问学生占极少数,但却都是学习成绩在三十名以后的学生。而前十名的学生选择老师“经常”提问自己的人数最多。可见,老师们在提问上有着一些固定的习惯。
(六)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评价和期望
初三学生不赞成的比例显着大于初一学生。在老师的做法上,调查结果是,没有惩罚方式的有56.9%,其次是罚站,16.7%,批评,13.2%,还有打人的选择有6.9%。对每种做法,即使是没有惩罚也有学生不赞同,即使是打人也有学生赞同。可见,学生对老师在学生答错问题后的处理方式的看法上,有自己的看法。但过度的处理方式如打人,对学生造成的身心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要避免。有27.8%的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提问有待改进。他们的意见主要是希望老师能提问到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机会,活跃课堂提问时的气氛等。
《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相关文章:
- 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
- › 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生课堂提问心理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