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语录-经典语录网
-
[05-11 13:47:08] 来源:http://www.dxs56.com 谚语语录 阅读:8243次
一位奥运英雄的着名语录:
"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这是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坦桑尼亚男子马拉松运动员 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 带伤完成比赛后说的一句话。当身披36号号码布的他,在夜幕的映衬下,一瘸一拐地跑进了体育场时,也许他没有想到这一幕永远地定格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一幕。
摘录一点网上的信息 :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发令ooo枪ooo响了,阿赫瓦里迈着沉稳的步子出发了。但是 在距离起点19公里处,阿赫瓦里却因为晕眩摔伤了右腿 。简单包扎后,他拖着受伤的右腿费力地迈开了脚步,鲜血渗出来,染红了绷带。 晚上19时,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主会场。此时,比赛已经结束了一个小时,偌大的体育场里,只剩下场地工作人员和最后一批即将散去的观众 。短暂的沉默后,在场所有的观众和工作人员面向阿赫瓦里举起了双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阿赫瓦里最终以4小时30分跑完了全程 。事后,他说出了奥运史上最朴实也最震撼人心的语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这种精神,值得尊敬!
“家里都沸腾了吧﹖”
——申奥成功后,在莫斯科的刘淇市长急着问身边的人。
奥申委的工作人员回答:“长安街上都是欢呼的人。”他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谢谢北京的老百姓。”
“中国得的三十几票起码有十几票是人家冲着老何的面子投给我们的。”
——申奥大使杨澜透露上次申奥失利后,伍绍祖对何振梁的评价。
“何振梁在奥委会没有敌人。”这位中国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从事奥运事业。以他的正直、友善、廉洁和娴熟的法语、英语以及深厚的体育事务经验,赢得了尊重和友谊。
“此时此刻我最想举行婚礼,与心爱的人踏着婚礼进行曲迈向申奥成功。”
——北京申奥标志设计者陈绍华在北京说:“在我设计申奥标志完毕的那一刻,我就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我现在最想干的事情是挽着心爱人的手,伴着婚礼进行曲的节拍,踏着红地毯,走向申奥成功。可惜,由于时间太匆忙,没有找到能执以之手的人,不然,这次申奥庆祝会更加完美的。”
陈绍华认为:“在十个申办城市的标志里,我们的标志是最完美的。”
“申奥成功,中国足球终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网友“恨铁不成钢”评论。
根据相关规则,奥运会主办国的球队可以不经所在区的预赛,直接参加正式比赛。“恨铁不成钢”担心,不知中国足球队能走多远?没有压力的男足踢球会不会发飘?
“我们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好比是刚刚从一个寒冬中幸存下来。”
——美国NBC电视网描绘美国如释重负的处境,终于可以在2012年避开北京了。
美国奥委会主席巴尔德文说:“我对北京的成功没有任何疑义。”而许多美国人都表示欢迎国际奥委会的决定。
报道认为,如果万一多伦多申办成功,那对美国的打击将是沉重的,因为根据国际奥委会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个洲不能连续举办两届奥运会。
目前已经有8个美国城市提出申办2012年的奥运会。
“申奥成功,中国想穷都难。”
——香港署理行政长官曾荫权喝了香槟之后说。
他在官邸收看电视直播后,评论说,全球华人分享北京成功的光荣,香港也跟着获益。带动更多外国旅客顺道来港游玩,本港旅游业、航空业、零售业、酒店业、饮食业都会分享到经济效益。
“奥林匹亚,我能比呀!”
[故事]
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中国人宋如海以观察员的身份亲临奥运会现场,是中国人与奥运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荷兰,看台上的宋如海百感交集,反复用英语吟诵“奥林匹亚”,忽然喊出一句谐音的中国话“我能比呀”。宋如海回国后,写下了《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向中国人介绍了奥运会,提出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和申办奥运会。这虽然是一个并不准确的翻译,却反映了中国的体育先行者们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
“红色中国运动员回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
洛杉矶当地一家报纸在第23届奥运会结束后写道。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以15金8银9铜位列奖牌榜第四位。
“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给许海峰颁奖时说道。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在男子气手ooo枪ooo60发手ooo枪ooo慢射比赛中获得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这也是本届奥运会产生的首枚金牌。
“许海峰不但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而且宣告奥林匹克的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大国。”
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评论。
“张山把‘阴盛阳衰'带给了世界。”
一名男选手在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的比赛结束后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项目双向飞碟允许女运动员参加,张山击败了来自39个国家的59名选手,夺得冠军。
“我要到奥运会上与世界选手比一比,证明自己的实力。”
1956年6月7日,20岁的陈镜开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他在上海市参加中苏举重队友谊赛,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级挺举世界纪录。但是,西方体育界却说这个中国人的成绩是“报”出来的,不是“举”出来的,他对此十分气愤。此后,他在8年中9次打破世界纪录,但始终没能踏进奥运会赛场。
“虽然我的世界纪录破的是美国人,当时的环境下是世界上难以想象的事;但归根结底要赢人家,就是要赢自己,每次都刷新自己的成绩,那就基本上没对手。”
陈镜开2006年6月7日畅谈1956年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持的当年最轻量级(56公斤级)挺举132.5公斤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人首次打破世界纪录。
- 上一篇:母亲节诗歌-经典语录网
《奥运语录-经典语录网》相关文章:
- 奥运语录-经典语录网
- › 奥运语录-经典语录网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奥运语录-经典语录网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奥运语录-经典语录网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奥运语录-经典语录网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奥运语录-经典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