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
[07-22 01:03:48] 来源:http://www.dxs56.com 职业教育论文 阅读:8651次
三、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结合程度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服务机构”应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要求,二是作为一个产品生产者它应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后者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已引起了重视,也都在努力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在变化,而在具体操作上往往不是随市场而变化,而是随高等学校办学在变化。
从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来说,职业学校有的,高等学校(包括专科学校)一定有;高等院校有的,职业学校不一定有。前面已经讲了高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这种摩仿和追求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苍白无力。为此有必要对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制等产学结合的办学形式进行再认识。美国的合作教育,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主,确定合作教育计划,企业主则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相应的生产实践培训(或工作)场所和条件,校企双方签定相应的合同。德国的双元制同样有这样一个过程。
这种合作教育计划不仅适应了生产岗位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最大就业机会(大部分合作企业就是学生的就业场所),没有工作岗位的专业学校可能就不设置。因此,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是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制教育模式的重要内涵。同时家境清贫的学生还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贴,保证继续上学,也对稳定生源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如何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与市场结合的途径与方法是摆在中等职业学校面前的重要任务。如果说对产品的市场需求已引起了职业学校的重视,但大多数职业学校对应有的市场观念还无动于衷,甚至还没有这种概念,很少有学校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包括准备就业的行业和岗位、需求的技术是长学制或短期技术培训等调查。 www.dxs56.com
职业学校应当树立大职教观念。我们不能为办学而办学,不能是一个人的“加工机器”,而应该是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一个场所,除承担的学历教育培养技术工人外,对个人创业、在职人员转岗、转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不但可以改善困境,而且从此需求中还可以了解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走向,对中等职业学校向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四、中等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成就如果说就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事实上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把再就业培训放在容易就业的第三产业,在再就业培训中强调和突出创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我国尤其是占人口主体的农村,由于近几年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就业空间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放慢。农村职校毕业主的就业去向更加艰难。
同时农村产业结构也面临着大的调整,传统农业的思想、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大批的创业者去奋斗、去开拓。近年来农业企业的发展和为农业服务的三产(包括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的兴起也吸纳了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不但能改善目前农村职业学校就业不畅的状况,其成就还可以为职业教育带来更大的就业市场,使之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五、中等职业教育与“替代”途径职业培训的成本与质量优势这里提到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替代”途径包括学徒制、企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短期培训班等。无论就业人员选择何种职业教育与培训途径,都有一个成本问题即接受教育的成本(包括人力投资),中等职业学校不仅面临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也面临着如何降低成本,使其具有竞争力的问题,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的关键问题之一。
因为许多替代性培养方式对雇主和学员双方都有利,如学徒制,一方面学员给企业或雇主提供了一定时期的廉价甚至无成本劳动,另一方面学员学习到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的技术和在职业学校难以学到的社会、经营等实用知识,并且一般不用付学费或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中这种替代性培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大多在易从业、易创业的领域,如建筑、修理、服装、木工、美容美发、营销等。 www.dxs56.com
这些途径具有明显的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虽然这方面没有引起中等职业学校“正规军”的重视,但对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一问题相当突出。如果中等职业学校不在成本或质量上取得一定优势,对于以就业为目标的生源的吸引力将会继续降低。
六、政府行为力度政府行为对职业学校规模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①投资力度。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较大的投入,但由于教育收益需要一个长期的见效过程,而且前几年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及外部环境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甚明显,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职业学校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在减少。这无疑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是雪上加霜。因此只有建立一套职业教育的投资法规法律体系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
②宏观调控力度。这一方面是对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调整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社会就业结构发生显着变化,需求更多人从事技术性或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倾向日益突出。而由于生产工序的合理化、高效化的迅速发展,技工和生产工序作业人员的需求逐渐下降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兴起。这样劳动者劳动内容出现向着需要具备高级而且多方面知识、技术的工作和只是单调的作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因此调整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基础职业教育,正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缓慢又没有能很好与中等职教衔接,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只有打通中高职的通道才能较好地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③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在目前职业教育不景气的状况下,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无疑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能不能改变目前的困境难以肯定。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无权颁发资格证书,如果严格实施任何岗位的准入制度,社会许多办学、培训机构也会相应地开办此类培训。其时间可能会缩短到最低限度(一年、半年或几个月),三年一贯制的职业学校不一定比现在好过。因此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在于就业时有无资格证书,还应该制定包括学历、岗位实习年限等一系列内容。 www.dxs56.com
- 上一篇: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相关文章:
- 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 › 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