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定位和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
-
[07-22 00:53:30] 来源:http://www.dxs56.com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阅读:8386次
:旅游城市强调的是对城市的利用,而没有反映城市的本质。如果说一个城市是旅游城市,我们还看不出这个城市的特色,只知道旅游业是这个城市的支柱产业或旅游业在该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已,诸如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的特征等方面,我们都是一无所知。所以,对于桂林这个世界上独具风景和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来说,仅仅称其为旅游城市是不确切的,至少是笼统的。而一个城市的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该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战略起点。
关键字:桂林市,自然景观,城市定位,旅游业,景观保护
一。 桂林的定位
桂林是一座山水城市,而不仅仅是一座旅游城市。山水城市和旅游城市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旅游城市强调的是对城市的利用,而没有反映城市的本质。如果说一个城市是旅游城市,我们还看不出这个城市的特色,只知道旅游业是这个城市的支柱产业或旅游业在该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已,诸如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的特征等方面,我们都是一无所知。所以,对于桂林这个世界上独具风景和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来说,仅仅称其为旅游城市是不确切的,至少是笼统的。而一个城市的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该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战略起点。1985年国务院对桂林市的定位为"我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定位是比较精确的。至少,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桂林的性质和特色。这个定位准确地概括了桂林的性质和特色。 www.dxs56.com
桂林是"山水城市"的论点是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它追求的是整个城市的生态和谐,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我国着名的城市规划大师吴良镛说过:"广而言之,这'"山水'"泛指自然环境,_这'城市'泛指人工环境,_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山水城市'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_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以'城市'为代表的'人工环境'与'山水'为代表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见《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集》)我国着名的建筑与风景专家朱畅中教授也说:(桂林)城市穿插分布在山水之中,青山,秀水,奇洞,美石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与城市融合在一起,山水绮丽,景色与城市建筑互为因借,城市处处可见奇峰碧水,到处是景,到处是园。这样的城市不仅国内绝无仅有,即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桂林这个城市,是以山水扬其名,以自然之美甲天下而又有名胜古迹增其色。如果说苏州是"城中园",杭州是"半壁江山半壁城市"的话,桂林则是"山水中的城市".思考着三位专家的观点,我们把分布着上百座大小形态奇特的山峰,贯穿于整个城市而且清澈见底的漓江,并且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桂林称为"山水城市"就比较合理了。我们在进行旅游发展的决策时就会对"山水"和"城市"兼顾,不失偏颇了--旅游城市不是山水城市,山水城市也不一定是旅游城市。这就好像桂林,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我们就不能说它是旅游城市,只能在进行开发之后而且形成一定规模时才能称其是旅游城市。但是,不论何时,我们都可以说桂林是山水城市,以前如此,以后也如此,只要桂林的山水和历史文化不遭到破坏。从这里可以看出,城市的定位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特征。只有真正明确了城市的定位,才会在城市发展的工作中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从城市整体出发,既利用城市,又发展城市,也保护城市。 www.dxs56.com
桂林的山水孕育了桂林的历史和文化,而桂林的历史和文化又进一步点缀和升华了桂林的山水。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是决不能分开的。在桂林,到处可以看到美景都已经被人性化,一座座山都被赋予了亲切的名字:老人山,月亮山,象鼻山……名人骚客的诗辞也多见于石壁、庙墙。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桂林的旅游业有着雄厚的资本,那就是桂林的山水和历史文化。要是没有了桂林的山水和历史文化,桂林的旅游业将无从谈起。
二。 桂林的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
桂林的城市定位反映了桂林的特色。因此,桂林的发展应基于这个定位,而不能抛开它不管。桂林的旅游业依托的就是桂林的山水。所以虽然桂林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这与桂林这个地方独特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发展旅游(特别是一些带破坏性的发展)而不去加以保护,这种优势是很快就会消失的。
1. 发展旅游,要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环境
桂林的旅游业依托的就是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也就是桂林奇特秀丽的自然环境。如果连这个起码的优势都没有了,桂林的旅游业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充分地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限时限量的控制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业得以持续性发展。绝对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无限制地利用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现在每年的节假日都有大批的游客涌入桂林的各大风景区,使得风景区极易患"节假日综合症",导致风景区内的植被、水、大气和土壤超负荷使用,很容易造成破坏。 www.dxs56.com
比如,着名的芦笛岩风景区因游客的大量涌入,人群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影响了岩洞的发育。还有一个例子是漓江的机动船对河岸的破坏作用。去年国庆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乘渔家小船在兴坪地段游了一段时间。我们的小船明显地靠近河岸,可是仍然能够感受到大船经过时激起的波浪对我们产生的强烈冲击,我们的小船也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可想而知这种冲击对河堤的影响。我甚至看到了一些河堤直接塌陷的情景。只要一日有大的机动船在漓江上,就一日有漓江河堤在受这种冲击之苦,久而久之,漓江的河堤可能会掏空,引起某些河段甚至整个河段的塌方。一旦河水上涨而又没有河堤的保护,漓江给沿岸人们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限制大船的使用,根据漓江是季节性河流的特点,枯水时节利用小船只来载客。这样就可以减少行船对河堤的冲击,也不会对漓江造成长期的破坏。
桂林自然环境的破坏根源可能不仅仅是旅游带来的,更多的则是桂林人自己带来的。最明显的就是漓江河段上的挖沙问题和森林砍伐问题。我们的一个调查小组曾拍摄了漓江上游河段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照片。还有就是风景区内的建设问题,猫儿山的宾馆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几年前,着名的张家界风景区花费巨资进行区内违章建筑大拆除和居民的大迁移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如果不保护好自然环境(这里指的就是旅游资源)而只顾眼前的发展,到时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
《桂林的定位和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相关文章:
- 桂林的定位和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
- › 桂林的定位和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桂林的定位和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桂林的定位和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桂林的定位和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桂林的定位和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