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
[05-11 13:47:40] 来源:http://www.dxs56.com 名言警句 阅读:8433次
概要: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标签:英语名言警句,名人名言警句,http://www.dxs56.com
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 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贵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 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 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山木》
敦 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 并且联系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 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贵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 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 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山木》
敦 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 并且联系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Tag:名言警句,英语名言警句,名人名言警句,励志人生 - 名言警句
孟子集注>《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相关文章:
-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 ›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最新更新
- · 2014年最新收集学与问名言警句
- · 2014经典语录三
- · 2014经典语录二
- · 2014经典语录一
- · 鼓励人上进的名言警句
- · 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 ·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精选
- · 有关成功的名言警句
- · 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大全
- · 电影中的经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