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怎么样
-
[10-15 19:44:20] 来源:http://www.dxs56.com 高校网址大全 阅读:8426次
概要:教学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办学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 三明学院着提高。拥有3个省级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特色专业项目、2个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科研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共有4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立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创历史新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复旦大学、福州大学以及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了“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学校、开展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和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求得发展,努力办成一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
三明学院怎么样,标签:大学网址,高考学习网,http://www.dxs56.com
教学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办学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 三明学院着提高。拥有3个省级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特色专业项目、2个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科研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共有4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立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创历史新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复旦大学、福州大学以及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了“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学校、开展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和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求得发展,努力办成一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地方本科高校。
办学理念
三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校园活动剪影(12张)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将立足三明,面向全省,努力办成一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和谐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校史沿革
三明师范学校 前身是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陈宝琛倡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原址位于福州乌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素有“闽师之源”的美誉。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前身是三明师范大专班,创办于1977 年秋,首届招生500人。1981年开始逐步独立办学。198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三明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中文、政教、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12个专业。其学制先为2年制,1982年改为3年制,1985 年始又恢复为2年制。三明职业大学 创办于1983年7月。该校设在三明荆东原省农学院北区校舍,占地面积16154平方米。为职业专科学校,面向全市,为企事业单位,农村培养急需的、合格的高等专业人才。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的办学原则,具有地方性、职业性、综合性的特点。先后开设水泥、化学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子工程、中文秘书、英语、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纺织、医疗等9系1科,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 于1979年1月在原三明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学校主要任务是承担对中学行政干部和教师的培训,以及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院内下设教务处、培训处、中学教研室、初级教研室、职教科研处、总务处、党团组织、工会等。处室下设有11个学科和小学、幼儿等教研组以及1个电教室。2000年10月,该院中学教师培训职能划归三明高专,部分人员随同并入;在原址另成立三明市教科所,直属三明市教育局管理。三明高等专科学校 于1999年9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2000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的高等专科学校。三明学院 于2003年2月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开始筹建。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2004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校园文化
校训 校训“厚德”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出自《论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求三明学院学生努力在品德、学识等方面锤炼自己,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胸襟开阔,志存高远,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成为品德高尚、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校标 校标 标志由“三明学院”的“三”字变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现“风正帆悬”的美好形象,预示“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象征三明学院饱蘸历史营养,沐浴世纪阳光,继往开来,敢于争先,勇往直前。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开创事业新的辉煌。校歌 歌词 起 航 万寿岩高,沙溪河长, 闽师源头活水流淌。 年轻的我们扬起风帆, 让青春闪耀光芒。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向世界怀抱理想, 厚德博学,自强不息, 搏击时代的风浪! 菁菁校园,桃李芬芳, 莘莘学子志在四方。 美好的前程我们开创, 让事业更加辉煌!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向未来充满希望, 为了民族的腾飞富强, 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思路 该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院已有的学科优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三明市区域 三明学院经济特征,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强强扶弱、突出重点、和谐发展,努力构建三明学院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 根据我院的定位和所属学校类型,创建我院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其内涵与基本要素应包括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方面。 学科专业方面,要通过专业调整与创建,使我院的专业布局设置更趋合理,使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尤其是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科研究方面,要做好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成果;同时,要积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在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形成我院的特色。 学科梯队方面,要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包括教学名师或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创特色、上水平。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方面,努力建设特色学科、品牌学科。 按照我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09年,要把我院建设成为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二级学科层次上,形成7个优势学科、4~5个特色学科与品牌学科,努力争取1~2个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建设的分年度目标是 2005年,进行我院第一次学科结构的整合,对部分系(部)进行结构调整。数学系与计算机科学系合并,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系;公共基础部中的公共外语教研室并入英语系,“两课”教研室并入政治法律系,“两学”教研室并入初等教育系,并扩大原初等教育系的功能,更名为教师教育系。学院在本年度开始对学科建设进行专项投入。 2006~2007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进行重点学科和各学科和谐发展的建设。选出共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作为院级重点学科,加大投入,进行规范的建设。把原有较强的学科做得更强,同时扶持社会需求量大而目前还较弱的学科。积极争取组建机械工程系,争取创办电机电气工程类专业,形成土建、机械、电机电气所组成的工程技术学科群。 2008~2009年,在10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的建设,通过考核验收遴选前7个优势学科,作为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培育对象,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通过努力,争取1~2个学科的条件符合省级重点学科的要求。
教学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办学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 三明学院着提高。拥有3个省级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特色专业项目、2个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科研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共有4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立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创历史新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复旦大学、福州大学以及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了“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学校、开展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和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求得发展,努力办成一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地方本科高校。
办学理念
三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校园活动剪影(12张)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将立足三明,面向全省,努力办成一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和谐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校史沿革
三明师范学校 前身是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陈宝琛倡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原址位于福州乌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素有“闽师之源”的美誉。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前身是三明师范大专班,创办于1977 年秋,首届招生500人。1981年开始逐步独立办学。198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三明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中文、政教、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12个专业。其学制先为2年制,1982年改为3年制,1985 年始又恢复为2年制。三明职业大学 创办于1983年7月。该校设在三明荆东原省农学院北区校舍,占地面积16154平方米。为职业专科学校,面向全市,为企事业单位,农村培养急需的、合格的高等专业人才。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的办学原则,具有地方性、职业性、综合性的特点。先后开设水泥、化学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子工程、中文秘书、英语、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纺织、医疗等9系1科,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 于1979年1月在原三明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学校主要任务是承担对中学行政干部和教师的培训,以及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院内下设教务处、培训处、中学教研室、初级教研室、职教科研处、总务处、党团组织、工会等。处室下设有11个学科和小学、幼儿等教研组以及1个电教室。2000年10月,该院中学教师培训职能划归三明高专,部分人员随同并入;在原址另成立三明市教科所,直属三明市教育局管理。三明高等专科学校 于1999年9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2000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的高等专科学校。三明学院 于2003年2月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开始筹建。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2004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校园文化
校训 校训“厚德”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出自《论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求三明学院学生努力在品德、学识等方面锤炼自己,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胸襟开阔,志存高远,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成为品德高尚、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校标 校标 标志由“三明学院”的“三”字变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现“风正帆悬”的美好形象,预示“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象征三明学院饱蘸历史营养,沐浴世纪阳光,继往开来,敢于争先,勇往直前。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开创事业新的辉煌。校歌 歌词 起 航 万寿岩高,沙溪河长, 闽师源头活水流淌。 年轻的我们扬起风帆, 让青春闪耀光芒。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向世界怀抱理想, 厚德博学,自强不息, 搏击时代的风浪! 菁菁校园,桃李芬芳, 莘莘学子志在四方。 美好的前程我们开创, 让事业更加辉煌!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向未来充满希望, 为了民族的腾飞富强, 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思路 该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院已有的学科优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三明市区域 三明学院经济特征,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强强扶弱、突出重点、和谐发展,努力构建三明学院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 根据我院的定位和所属学校类型,创建我院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其内涵与基本要素应包括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方面。 学科专业方面,要通过专业调整与创建,使我院的专业布局设置更趋合理,使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尤其是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科研究方面,要做好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成果;同时,要积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在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形成我院的特色。 学科梯队方面,要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包括教学名师或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创特色、上水平。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方面,努力建设特色学科、品牌学科。 按照我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09年,要把我院建设成为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二级学科层次上,形成7个优势学科、4~5个特色学科与品牌学科,努力争取1~2个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建设的分年度目标是 2005年,进行我院第一次学科结构的整合,对部分系(部)进行结构调整。数学系与计算机科学系合并,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系;公共基础部中的公共外语教研室并入英语系,“两课”教研室并入政治法律系,“两学”教研室并入初等教育系,并扩大原初等教育系的功能,更名为教师教育系。学院在本年度开始对学科建设进行专项投入。 2006~2007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进行重点学科和各学科和谐发展的建设。选出共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作为院级重点学科,加大投入,进行规范的建设。把原有较强的学科做得更强,同时扶持社会需求量大而目前还较弱的学科。积极争取组建机械工程系,争取创办电机电气工程类专业,形成土建、机械、电机电气所组成的工程技术学科群。 2008~2009年,在10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的建设,通过考核验收遴选前7个优势学科,作为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培育对象,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通过努力,争取1~2个学科的条件符合省级重点学科的要求。
Tag:高校网址大全,大学网址,高考学习网,高考咨询 - 高校网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