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
-
[07-22 00:58:52] 来源:http://www.dxs56.com 基础教育论文 阅读:8155次
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出发,学习不再是孤零零的认知过程,而是一种合作、交往的活动。儿童在活动中与同伴和成人共同建构知识,理解世界。学习不再是儿童获得预先知道的结果,儿童也不是空的容器或知识的复制者。儿童是积极的,儿童拥有的理论和观念不仅应该被认真倾听,而且应该被仔细研究,在合适的时候还应该给予质疑和挑战。儿童是通过与物体、事件、成人和同伴的互动而学习的。当“人处于关系之中”成为教育的基础时,交往则被看作是儿童学习的关键了。因此,教育者必须激发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并为儿童提供与他人交流自己经验的机会,让儿童找到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让儿童使用自己的百种语言,让儿童通过交往获得从属感和参与感,并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经验,等等。
我们知道,建构主义理论对当代西方学前教育课程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教育起始于儿童每天对其所处环境的理解和建构。但是,建构主义理论似乎将知识看得过分绝对化和不可变化了,知识成了与儿童分离的、存在于文化和历史真空中的一些事实。建构主义理论忽略了知识的让会建构性质,它基于自身的理论,强调让儿童通过解决问题去内化知识。 www.dxs56.com
社会建构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在将儿童看成是主动体等方面是一致的。但是,让会建构理论并不将知识看成是具有普遍性和标准化的,它要求儿童形成自己对世界、对知识、对人格和生活风格的认识,这种个性化的过程意味着儿童需要对自己的行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既要个别化,又要群体化。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概念的同一性是在特殊的背景中建构或重新建构的,而背景总是在变化的。儿童会在动态的过程中共同建构或重新建构同一性。在儿童共间建构知识、人格和文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对话、交谈、商量、冲突、对抗等。社会建构理论批评“儿童中心论”将儿童看作是自主的、孤立的和与背景无关的人,它认为,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儿童、家长、教育机构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所作所为的凭借,没有一个人和一样东西能够存在于背景相关系之外。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尚存诸多争议甚至疑义,因此,将其理论运用于当今早期儿童教育中,尚需采取谨慎态度。但是,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也确实为我们思考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新思考
未来人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人类驾驭自己命运的希望在于当今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面向未来,学前教育应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真正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每个人都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变化莫测的世界。知识性质的变化使教育的价值不再体现在知识的传递和积累上,而是体现在知识的共同建构和创造以及入文精神的加强上。换言之,教育要让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育不仅要将人培养成为成功的人,而且要将人培养成为幸福的人。
强调在背景中学习,在关系中创新,从学前阶段就应该开始。由于重视关系和交往,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势必产生一种“聆听的教育”——聆听儿童的观点,努力理解儿童的语言,摈弃相去除那些所谓合乎“标准”的价值判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其关键期在儿童早期。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应着眼于将儿童培养成有良好人格品质和有发展潜能的人。具体地说,学前教育应为儿童人格的建构播下种子,使之今后逐渐发展成为对世界充满爱心和具有自我认同感的人,成为既有独立自主性又有合作精神的人,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www.dxs56.com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 幼儿毕业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课程内容膨胀现象剖析
《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相关文章:
- 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
- › 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