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
-
[07-22 00:58:33] 来源:http://www.dxs56.com 基础教育论文 阅读:8381次
(2)营造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校园环境
营造校园创新素质培养的环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环境,一般包括校园建筑、校容、校貌、教育教学设施等。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环境的载体和物质标志,是培养创新素质、环境育人的物质基础。二是制度文化环境,包括学校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与结构、规章制度等。它是学校开展创新素质培养的制度保证,是创新素质研究与实验不断深化的前提和保障。三是精神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思想意识、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校风教风、精神风貌等。它是创新素质教育环境创设的内核和灵魂。
(3)营造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社会环境
培养中学生创新素质的社会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级。
宏观上,培养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全社会营造出有利于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支持系统,包括对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科研创新的经费投入以及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观的舆论导向,建立以教育科研为基础、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 www.dxs56.com
微观上,社会是学习创新的大课堂,陶行知说过:“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活动为学生拓宽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的道路。
3.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培养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
目前,以“统”(统一性教学)、“独”(教师独占课堂)、“死”(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费”(费时费力,教学效率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是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多维”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师生、生生、群体)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主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4、建立崇尚创新的评价机制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保障
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接受的评价有密切关系。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尤其是学生质量的评价必须创新。
(1)建立全新的评价观念
“接受教育”评价的弊端集中表现在用“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它不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的需要,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中学生创新素质所要求的评价观念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利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只看一次考试或一张试卷的分数。
(2)制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评价标准
根据培养中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和要求,应当制订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从而建立相应的学生档案卡或成绩单。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档案卡,凡是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有所显示的都应记录在案,我们应当对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给以多种方式的激励,形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努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机制。
(3)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升学的制度
现在的社会更加需要各种规格的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社会要求我们不拘一格育人才。那种只求门门高分,不求个人发展,只看试卷成绩,不看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学制度,显然是不合要求的。
二十一世纪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新的世纪将对我们的教育提出诸多的挑战,我们必须全身心的去做好开创性的工作,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努力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前进,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www.dxs56.com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 教育技术毕业论文 教育类毕业论文- 上一篇:美、英、日中小学学业评价前沿探究
《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相关文章:
- 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
- › 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