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
-
[07-22 00:45:15] 来源:http://www.dxs56.com 法理学论文 阅读:8613次
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由实际问题引出,也可以用数学问题引出;可以由旧内容引出,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贯彻主题和主线.能由学生提出的,最好就不由老师给出;能由实际问题引出的,最好就不用数学问题引出;能由旧知识引出的,最好就不开门见山.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是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先一般后特殊,以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少一些提示,以增加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气氛.
制造悬念是设置问题的一种技巧.对学生那些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新内容,对那些可能产生负迁移,可能发生错误的新方法,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勾”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最终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3.3.2 侧重小结环节的教学设计
复习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常规做法是由老师或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内容,也有教师更深入一步,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到此我们仍觉不够.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把研究方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们提出,在总结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更深入一步,“在学完了这节课之后,你还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希望学生自己总结出在思维方法上的收获.开始时,学生肯定会不适应,说不到点子上.我们觉得,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多次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逐渐积累.通过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4 两个希望
教学设计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的教学设想,但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完全实现,这是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调动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时,课堂上学生会怎样表现?设计与实际之间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设计时难度也会更大.于是,我们只好用“希望”二字来表达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种企盼,也是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提出的较高要求. www.dxs56.com
4.1 希望产生障碍或出现错误
研究的过程从来就不可能一次成功,产生思维障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和自然的.为了使学生学会思维、实践研究的方法,我们希望教师在全班讨论时,不要只叫会的,只听对的,相反,应从出现错误的,产生障碍的开始,要求学生不要只讲结果而应讲出产生错误和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讲出解决的办法,讲出思维的全过程.
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尝试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渐学会由失败走向成功.
4.2 希望产生矛盾或出现冲突
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互相启发,使个体思维由外因的作用而产生飞跃.但这只说出了“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由于个体思维的差异,它们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还会产生矛盾,甚至出现冲突.尤其是在全班性的大型“合作学习”活动中,我们不希望只是小组的代表一个人在台上发表演讲,而其他同学静听,这种交流缺乏学术的气氛,有“一言堂”之疑.我们希望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产生,或在发言之后发表不同的见解或给以适当补充并展开讨论,或在发言中就打断发言展开争论,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使“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得到充发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但这种理想教学环境的出现,不可能通过几次研究课就能形成,开始时期望值不应过高.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必有好处,这种和谐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是迟早会出现的.
数学毕业论文 研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 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 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
- ›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 › 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